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
水雉 水雉
夕陽下的菱角田 (攝影:鄧伯齡)
目送一次又一次的夕陽後,幾許涼意湧上心頭。北風吹起時,原本青翠的綠意會被蕭瑟枯黃所取代,景像頗為蒼涼。官田地區的菱角田,隨著日照縮短、氣溫驟降,不再青翠茂密,深秋過後,僅剩片片殘菱。顧及經濟效益的著想,農人會在採完菱角後,便將田裡的水放乾,種植綠肥,不經幾天,很多地方將會出現一大片黃花,在天氣好的時候迎風搖曳,蝶影翩翩;或是加緊腳步翻新土壤、施肥播種,為一期稻作在準備。農村景像的體會,因人而異,時而詩情畫意,相當美麗;也常常農藥紛飛,糞臭燻天,令人畏足不前。
入冬後,水雉賴以維生的環境逐漸減少,群聚或獨居都必須面對食物缺乏的考驗,老弱的個體一隻又一隻的被淘汰死亡,新生的幼雛也不一定能夠順利成長。為了讓水雉有多一點的生存空間,參與水雉復育的成員與時間在競爭、希望可以趕在復育區以外的殘菱凋謝前,儘量在復育區內,營造出適合水雉生存的多樣環境,吸引更多水雉來棲息。植物的配置栽種、苗木培養、阻絕干擾的防預保護,不畏天寒製作浮島等一點一滴持續在進行,希望在有限的空間,為水雉創造無限可能的明天。
透過文獻的收集,長期的觀察和研討,工作成員更加明瞭水雉的生態行為,知道水雉不可能獨立生存在自然界,生活領域會和其它的物種重疊;復育區雖是以水雉復育作出發,環境的多樣性卻是棲地營造的重點,在經過一年的努力之後有著更深層層的體認。
水雉復育如果為只是單存的提供一個良好的繁殖場所,廣泛的種植菱角,勢必會在冬天菱角凋零時,讓水雉面臨無處可棲的窘境,今年的成果也會在來年春天嘗到失敗挫折。顧及四季環境變遷對水雉所造成的影響,將復育區的營造工作朝多樣考量,如此復育區可以在春夏期間提供水雉一個良好的繁殖環境,在秋冬季節給予一個適當覓食棲所。
總以為習慣台北的陰霾之後,對北風的酷寒可以較為釋懷,希望面對許多不順利時會有勇氣再繼續.入冬後的池水會讓沈浸其間的腳趾、手指漸漸由麻痺,刺痛到不自覺痙攣,顱抖。常常會問問自已,現有的成果是否人事已盡?還是坐看天意衰聲嘆息?復育工作凝俱眾人的共識、智慧和努力,但經費卻是相當拮据,也沒有前例可循;雖然事事的考量已經是謹慎小心,卻總還有很多忽疏是發生後另人惱悔。
棲地規劃把物種的復育視為重點,如果忽略了人們對大自然的渴求,那縻被吸引而來許許多多的關注者,會因為棲地規劃只作一半,沒有適當的硬體設施,無法讓人們在理想的地點觀察,便不能阻絕人鳥之間的干擾。賞鳥人關注的情感有時可能造成無心之過,加注在鳥身上時,對於鳥類可能成為干擾尚不知曉。
把迷彩夾克穿在身上,小心謹慎躲在濃密的牧草後面,忍受北風的吹襲不敢妄動,卻可以靜靜回想與我共同種植牧草的家人、義工和朋友。瀰漫在空氣中的汗水味道,日復一日從土壤中蒸發上來。迎風擺動的牧草叢中,可以輕易辨別這株是爸爸所栽、哪部份是妹妹親手種植,依然聽到同學的連聲抱怨,和義工們在烈陽下的無怨無悔。滿天縈繞的飛蚊不會讓我退縮遠走,北風卻冷得令人顫抖。
沈與靜是看鳥時常用的方式與技倆,身形不需刻意偽裝就可以溶入自然,看鳥的心可以處於自然,被看鳥的心更是可以自自然然.利用晦暗的天空、適當的距離,有濃密的牧草作掩護,要被水雉發現的機會不大,靜靜觀察水雉在浮島上的一舉一動,如此的記錄會是較為客觀。
6隻水雉相約黃昏後,在1坪左右的浮島上停棲,當牠們一小時前陸續飛回來後就沒有太大的移動和爭執,只是相互依偎在大萍上蜷伏,靜靜地迎接夜晚降臨,直到天空完全暗下無法再用眼睛判別,我才小心移動身遠離,雖然意猶未盡,卻是滿心歡喜,因為眾人合作完成的浮島已經成為水雉利用的環境之一。
夜棲在人工浮島上的水雉 (攝影:鄧伯齡)
夜裡氣溫驟降,攝氏11度的氣溫夾著北風的狂妄,風寒效應考驗著人的毅力,是否在埴飽肚子後,還有勇氣繼續作觀察。農曆十六的月光作光源,卻需靠著乾寒的北風,望遠鏡才不致起霧。從望遠鏡中可以辨別出6個模糊黑影,依然靜靜蜷伏影沒有飛走。
夜間調查,是為了要明瞭水雉對現有復育區環境的利用程度,以供棲地營造缺失的改進;火熱的心可以守著6隻水雉的身影,卻難抵擋北風的寒冷,熱情僅能維持一、兩個小時便回工作站休息,補充體力之後再繼續,如此重複著觀察、休息,斷斷續續到天明。
過程中,為了把水雉的數量和身形看得更清楚,曾用手電筒掃了幾秒,6隻水雉並非都一致頂著風蜷伏,卻都一致因突來的騷動而睜開眼睛加以警覺﹑凝視,牠們無須刻意保護,而我卻五件衣物外加雨衣,仍然心生寒意,口中喃喃自語不知所芸;對這些不畏寒風的水鳥佩服得五體投地,更對自己的干擾行為愧疚不已。
長久以來對於鳥類觀察行為,有許多原則自我設限,不想因滿足個人渴望,把過多的情感加注在動物身上,即使一點點的收穫,也可以心滿意足,多年如是,無所怨悔。有一隻水雉曾因我所引起的騷動朝向北邊堤岸飛去,藏身水草叢中。水雉在被驚起時,常會有如貓一般的叫一至兩聲,藉著明亮的月光和水雉白色的覆羽,尚可以用望遠鏡追蹤到牠飛起的身影停棲在那裡,其它5隻依然在浮島上靜靜蜷伏。
為了面對冬天嚴苛的生存條件,水雉不再有強烈的地域觀念,進而轉為群聚度冬的生態行為,不到1坪大的浮島面積可以容納6隻水雉共同停棲。夜裡的復育區除了風吹草動之外其實是相當寧靜,但水雉警戒心絲毫沒有鬆懈,人影晃動,即會振翅飛離,另外尋覓夜棲地;而在繁殖季節的成鳥,易受驚嚇的呈度,更是敏感到近乎歇斯底里,熱愛自然觀察的賞鳥人可曾多加注意?
水雉的生活領域和許多的鳥類重疊,僅在復育區的菱角田,便記錄了小鷿、紅冠水雞、黃頭鷺、中白鷺小白鷺、白頭鶲、黃鸙鴒…等,種類相當多。89年駐進復育區內的鳥種記錄多達90種,同時,也吸引很多的鳥友、鄉民和關心保育的人們陸續前來。或許您只是以為在很遠的地方觀看水雉並無不當,透過高倍望遠鏡的輔助,更可以讓您如願以償。
可知道,在您靠近土堤附近的過程中,可能會驚擾到堤岸草叢間的彩鷸、紅冠水雞或正在遊蕩的小鷿,這些鳥兒常會因突然驚嚇,慌亂地衝到池子的中央,進而影響正在抱卵育雛的水雉,而繁殖領域性強的水雉,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來驅趕其它的鳥類,一次、二次,在次數過於頻繁而無法專心孵卵時,多數的水雉會選擇棄巢而去,繁殖成功率低也是水雉族群稀少的原因之一。
復育區在進行整治時,意外發現順著嘉南大圳而來的魚群多到難以數計,引來了總數500隻以上的小白鷺和夾雜其間的幾隻中白鷺、大白鷺在此覓食.豐富的食物那牠們在此地徘徊半個月之久。烏山頭的水為復育區帶來無限生機,為水雉帶來無比希望;復育區只要有適當的面積,足夠的水源就能讓許許多多的野生動物存活。入秋以來復育區駐進了近千隻的高蹺、百隻的田鷸、70隻彩鷸和相當多的野生動物,幾公頃的土地可以讓牠們長期覓食停留,絕不可能養不活幾隻稀有的水雉。
卻時時看到賞鳥人士因為疏忽所造成的無心或間接干擾,讓僅有的幾隻水雉在15公頃的復育區內幾乎不得安寧。官田水雉復育區在土地的選定和承租來過程有許多不完美,一片私有農耕地夾雜其間,地勢東高西低的嚴重頃斜,遷就糖蔗採收無法全數移交,七公頃的土地只用到2/3,菱角的種植面積也只有一半多一點,如果再加上干擾,那縻水雉可以有效利用的面積便會縮小,食物來源也會相對減少,棲息環境被持續干擾,食物來源不足時,復育區內的水雉便遷移它處,另尋棲地。
曾經有好長一段時間,復育區內找不到水雉任何一隻水雉蹤跡;人為的無心之過,成為水雉復育的一大困擾。復育區內趕鳥只需粗心、大意,請人離開敏感地區,卻需要相當的認知、體驗和勇氣。多數的鳥友信守承諾三年內不到火燒珠或葫蘆埤去尋訪水雉,卻誤以為復育區成立,繁殖稍有成果,即打破了這樣的承諾,鳥友禁不起美麗的誘惑,可能讓一隻隻水雉為了生存所需離開復育區。水雉在環境變遷下,迫使族群減少,也因美麗外表吸引太多關注,致使春夏繁殖難以順利,秋冬棲息不得安寧,族群數量持續下降,生態保育的理念即然得到多人的共識,當然不會希望這樣的問題持續下去。
曾經諸葛武侯對於蜀漢,事必躬親死而後已;今日有不少人竭心盡力為土地環境,卻一廂情願忘記反省。水雉復育計劃,因為眾多關懷自然的人,同心齊力、催生耕耘方得有成就;復育區內水雉的數量,89/5/25日發現第一隻、次日後的2隻、3隻陸續在增多,卻也目睹由最多的13隻、8隻到農曆春節的2隻,一直在減少。何其有幸藉眾人之力進行復育受到肯定,過程中是否盡心盡力也唯有參與者捫心自問最為清楚。復育的成果,直接影響到水雉族群在台灣興衰存亡;也可以成為作為日後其它棲地營造的範例,更可能會因為疏失大意讓千萬生靈遭受波及。
棲地營造之初,因為忽略掉福壽螺的危害,一年之後幾乎讓國人的殷殷期盼付諸流水.痛定思痛研討﹑改造。復育區進行整建的這些日子,佇立池邊目睹眾多野生動物受遷連,足以令人眼眶含淚,心裡淌血,棲地營造或復育工程和生命習習相關,繁事的規劃必須謹慎小心,絕不能隨意妄行。
也因此有更多的機會陽光為伍,俊俏的臉龐早已不再,美麗的容顏增添斑點,對於漂亮衣裳不再奢望,卻對復育工作停滯不前感慨萬千,經費拮据讓很多硬體設施無法如期完工,很多苦力須要靠更多義工來參與。今日復育工作雖稍加有成,卻因未能事事週嚴,讓賞鳥人士帶著關愛而來,卻帶回許多憤慨,也為直接參與復育的工作人員留下幾許心酸無耐。
89年10月14日,原本陳總統要在官田菱角節時,順道造訪水雉復育地,得知復育區內尚有水雉在繁殖抱卵而延後至11月14日才前來,而在其公開的演講時,告訴世人〝阿扁雖貴為一國元首,但是在水雉鳥前,只是一個小總統,要觀賞水雉尚要水雉鳥的同意。
被要求在適當的距離下觀賞,相當遵守沒有牽強,對自然沒有任何的高傲姿態,對於生命的存在尊重關懷,為物種的保存作努力,對於棲地營造更加認同。一直為國人的睿智深表感激,也因為有這縻一個好榜樣,更可以自我警惕反省,相信賞鳥並不是一定得要如願才可以,也不是只為了到此一遊舉起望遠鏡而以。
水雉復育計劃因保育人士的努力得以催生,並在政府、企業和民間團體共識下合力進行,點點滴滴的成果得之不易;及時告知國人,實在不希望因為許多人情感的過多加注,讓水雉復育成為泡影。誠心加以告知,是責任、義務也是一份道德良知;台灣僅剩不到50隻水雉,侷限在官田地區,實已萬般無奈。
幾隻水雉停棲在15公頃的復育區內,因為聲名大噪、被持續干擾,又怎令人輕易釋懷,族群越少的鳥種,警覺性越強、也越敏感,在不斷的被干擾下,足以讓一隻又一隻的鳥飛離不再回來。棲地營造的工作,如果是為了期盼一個不願到來的物種在努力,那縻希望將只是希望而已,願希望不要只是希望而已,將心比心,時時警惕,幾許情深,自我反省!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